教育科研
首页/教育科研

论职业教育的服务功能

时间:2011-05-06  
 

 

 

中等职业教育的定位,就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以服务为宗旨,就是要坚持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使职业教育担负起为促进发展和促进就业服务这两大任务。东西湖职校在二十多年的发展中,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为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坚持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办学方向,坚持以质量为生命的办学理念,不断深化和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真正把做人与求知、做事与技能结合在一起,努力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实现了学校的发展,取得了社会认可、企业满意的办学成果,成了本地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和社会稳定的促进剂。

一、紧紧职业教育抓住服务社会发展、促进民生的基本职能,充分发挥承担为祖国建设“培养数以亿计的劳动者”的重要作用

根据武汉人事局的一份调查显示:2000年武汉地区近3.8万的本科以上毕业生中,留在武汉就业的只有4200余人,仅占总量11.2%。外地院校本科以上毕业生到武汉就业的为500余人。2001年武汉地区高校本科生、硕士和博士毕业生中留在武汉的分别为11%、3.5%和0.9%,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工作两年后就开始外流(摘自彭王城《武汉市人才资源流失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武汉市职业教育在改革开放30年来,为全市培养了100多万合格的劳动者和技艺型、技能型人才(摘自武汉市教育局网站介绍),这100万人大多在各行业、各企业生产一线,是我市经济建设的高素质劳动主体力量,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直接服务经济和社会建设的重要作用。

1、围绕本地区产业结构发展的方向办学,职业教育是服务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人才基地

东西湖区是武汉三大开发区之一,有吴家山台商投资区、国家级海峡两岸科技开发产业园、华中地区最大的食品加工区和华中地区唯一的物流保税区,是一个经济发展强区,2008年全区完成生产总值134.4亿元,全年实现全口径财政收入38.1亿元,比上年增长38.2%。(摘自《东西湖区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东西湖职校围绕本地区产业结构发展方向,努力夯实职业教育基础,提高服务本地区的社会经济的水平,成了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人才库。食品加工、机电、物流是东西湖区三大支柱产业,学校针对性地开设了食品生物工艺、机电和物流等专业,为各企业输送了大批专业人才。今天,在湖北人民的餐桌上,每4瓶雪花啤酒中有1瓶、每5包统一方便面中有1袋、每5瓶百事可乐饮料中有1瓶、每3瓶光明牛奶中有1瓶是我校食品生物工艺专业毕业生所生产。25年东西湖职校来为全区培养了1.5万名毕业生,分布在全区企事业单位,许多人成了工作骨干,为区域经济增长创造作出了重要贡献。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的互动发展中,得到了地方政府的重视,把职业教育作为发展区域经济的智力保证,把职业学校作为发展经济的人才基地。

2、围绕就业、转岗、下岗再就业的需求办学,职业教育是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培训中心

职业教育是服务民生,促进民生的重要手段。职业教育解决新生劳动力的培养,把人口负担转化人力资源,解决大多数人的就业和民生问题。实现了“一人读职校,受益一家人”,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欢迎。东西湖职校每年要接纳区内50%的初中毕业生,今年招收新生2400多名,使青少年接受教育的时间延长了三年,提高了整个地区公民素质,同时避免了一部分青少年流向社会,促进了社会的稳定。

2007年我校与孝感市孝南区教育局合作,创办了武汉市东西湖职校孝南分校,孝南分校的学生实行“1+1+1”的培养模式,即一年在农村分校学习,一年在城市本部学习,一年在企业顶岗实习。让农村学生不出本地也能享受到武汉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实现了在“武汉读书、在武汉就业、在武汉立业”的夙愿为转移农村劳动力作出了有益的探索,得到教育部领导的肯定。

学校积极开展新生劳动力、农民工上岗、城市下岗工人转岗培训工作,满足地方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为企业人才结构调整服务,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服务,为新农村建设服务,让未来市民的素质与职业教育息息相关,加快了城市化进程。2009年我们已承接的短期培训近千人。如食品生物工艺专业与东西湖区环保局合作的首届环保班,培养企业污水处理人员;为武汉红金龙企业进行新员工岗前培训,将农工培养成现代企业员工;与金泰公司合作,承担由湖北省总工会启动的“就业脱贫·登塔计划”支持下、针对返乡农民工和城市下岗工人的工程机械司机班培训班;光伏太阳能公司的员工培训班等。

3、围绕学生的成人成才的办学,职业教育是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成才摇篮

职业教育注重就业功能与人的全面发展功能的统一,是让更多的人在处处可学、时时能学、人人要学的终身教育之中提高生存本领,提高生活质量的需要。职业学校学生普遍存在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习惯不良,生活处理能力较差,对前途比较迷茫的弱点,但我们不能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只能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因此东西湖职校提出了“要成才,先成人”的教育理念,确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思路。学校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思路,加强德育工作,做好学生服务。利用各种阵地,优化育人环境;加强安全意识、服务意识,我们提出“三全两强一中”的安全要求,即全方位、全时段、全员参与,强化预防意识、强化责任意识,以服务学生为中心。坚持以“预防为主,教育在先,疏导结合”的原则为学生的学习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学生学习环境大为改善。加强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引入项目教学法,编写校本教材,突出就业能力。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改善实训条件,一年中投资近千万元用于购置设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核心竞争力。让专业教师到企业岗位和大专院校参加技能进修,增加“双师型”教师数量,本学年共派55人次到外出学习,下企业20多人。加强实习管理和指导工作,做好学生的就业安排,学校树立“出口畅则招生旺”的观念,提出了“用工规范,专业对口,待遇较高,本地为主”的安置原则确保就业率。2006级就业率98%,对口就业率70%,2007级顶岗实习率95%,对口率75%。

“要成才,先成人”、“今日一技之长在手,明日海角天涯敢走”是学校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经验。这一教育经念把住了市场、社会、学生及家长的脉搏,适应了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学校先后为我市企事业单位培养输送了万余名德才兼备的各类专业技术人才,被誉为有志青年成才的摇篮。由于我校毕业生既有扎实的专业技能素质,又有过硬的职业道德素质,被武汉统一、武汉百事可乐、武汉百威啤酒、武汉乐百氏、武汉友芝友乳业、武汉光明乳业等上百家国内外著名企业录用,录用率连续9年超过95%。东职学生“就业有路、升学有望”。

正确的办学思想,良好的办学条件和教育教学质量,在经济服务中取得的良好效果,东西湖职校改变了人们对职业教育的认识,老百姓愿意将孩子送到我校来学习,改变了职教招生难的局面。几年前在大学扩招,职教大滑坡的严峻考验下,东西湖区初中升学职普比已实现了5:5,近年来更是达到6:4,形成了全市、全省少有的职校招生局面,这是社会对我校最好的认可。学校形成了“留得住、分得出、招得进”的良性循环局面。学校是首批国家级重点职校、首批省级示范职校、全国德育先进集体、连续多年的省级最佳文明单位和省级文明单位,是武汉市委市政府重点建设的优质教育资源学校,武汉市校园文化十佳单位。

二、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由规模型向质量型的战略调整,加强管理,努力培养社会满意、企业认可、家长信任、学生乐意的高素质劳动者

1、主动服务,以良好的人才培养效果让更多的人能分享职业教育发展的成果

职业教育的发展近年来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但与社会对职业教育的需求还有差距。随着高中阶段生源数量下降,职业教育面临着生源紧缺的问题,因此职业教育必须由仅仅注重规模发展到提高质量转变,以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关键,以增强管理能力为支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推进校企深度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质量和效益,狠抓内涵建设,更加关注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

让企业分享劳动力资源丰富、生产力提升的成果。职业教育的重要特色,就在于学校与企业的紧密合作。这种校企合作不仅仅是指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教学过程,而是具有更为广泛的意义。这里所讲的企业,实际上是泛指一切需要职业教育为之培养各级各类基层劳动力的企事业用人单位。他们的生存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职业教育所提供人才的数量、质量和规格。

让老百姓分享子女成人成才的成果。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如果不能成人成才,就不会得到家长的认可。我校毕业生近年来平均工资超过了1200元,高的达3000元,让许多家长觉得在职业学校一样可以找到工作,工资并不比大学毕业生低,认可了学校的办学成绩。

让教职工分享学校发展、个人成长、收入增加的成果。学校的发展最终要通过教职工的工作来实现,必须加强教师的培养,让教师的成长与学校的成长同步,让认真工作的教职工得到较高的收入,让全体教职工能分享学校发展的成果,有工作的成就、职业的幸福感,才有努力工作的动力。

让政府分享教育公平、GDP增长、就业率高的成果。学校在经过25年的发展中,培养的人才大多数直接服务于本地区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为本地区的GDP增长做出直接的贡献,为新生劳动力就业服务,让政府认识到职业教育的经济和社会服务职能。

2、全方位服务,以更多的支持和更多的认可改变目前职业教育“冷热失和”局面

帮助政府做决策,让政府的支持能有助于办学质量的全面提升。近年来,政府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投入。职业教育办学的主体政府,政府有责任和义务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但职业学校具体实施学校管理、专业建设、人才培养事务,应为政府实施有效管理提出发展建议,帮助政府做好管理工作。建议政府加强协调功能,将职业教育纳入到武汉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之中,进一步加大政府投入,改善师资和设备不足的两大难题。加强师资培养与引进工作,不仅要有双师型师资培训的方案,还需要有特聘兼职教师资助方案,让职业学校能聘用在职或退休的专业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兼职任教。加大重点学校和重点专业建设工作,充分发挥重点职业学校、重点专业的龙头、示范、辐射作用,带动一批相关专业共同发展,做大做强职业教育。主导加强校际合作和校企合作,突出技能教学,引入项目课程等适合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组织更多的学校、行业及行业主管部门共同努力,完成本地区重要专业的项目设计。针对生源恶性竞争的情况,加强招生监管增加有序竞争。针对即将面对生源严重不足、职业学校量多质低的现状,鼓励资源重组,适当控制规模,增加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的能力。

帮助老百姓做选择,让老百姓就读职校有助于生活质量的改善。职业教育对于学生家长而言,更多的是不得已的选择。在职校生就业率、工资收入并不低于普通大学生时还有这样的想法,主要原因还是在于职校生的发展前景不足。政府公务员的招考、企业管理人员的聘用都与职校生无缘,职校生的成长被定格工人和基层管理者的角色上,让许多家长不得不花更大力气谋求普通高等教育。舆论对教育宣传、政府对教育的考核评价都是以上大学为主体,也让老百姓看不到职业教育的优势。职业学校真正实现了“一人读职校,脱贫一家人”的培养效果,才能让老百姓信任职业教育。

帮助企业家思考,让校企合作能有助于企业整体经济效益和生产力的提高。职业教育改变关门办学的局面,让企业家有职业学校就是自己学校的感受和体会,把职业教育办到企业家心坎上去,因此职业学校校长要成为教育家、企业家、社会活动家、实干家。办企业就是要将利润最大化。但利润最大化绝不是单纯降低劳动成本,而是提升产品竞争力。同样的生产线,在不同的操作者手中生产出来的产品是有差距的,这在中国早期引进国外生产线时得到反复的证明,也让许多有远见的企业家看到技术工人和普通农民工之间的差距。职业教育培养的技术工人应该展示更多的这种差别,让校企合作不再是提供年轻的、廉价的劳动力,而是高附加值的生产力。这就需要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不仅满足劳动力的需要,还要具备更高的职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让企业反过来指导学校的专业建设,培养更贴近企业需求的人才,达到双赢的目的。

温家宝总理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必须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着力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必须满足城乡居民对职业教育的多样化需求,为他们就业、创业和成才创造条件;必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实行政府主导、面向市场、多元办学的机制;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实行灵活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形成完备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我们要抓住职业教育发展的大好时机,寻找差距,再接再厉,为地方经济快速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服务。

(本文是全市首届职业教育校长论坛上的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