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
首页/教育科研

零距离接触德国双元制教育的收获与启示

时间:2011-06-09  

 

  【内容摘要】:笔者通过对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思想和双元制教育的先进经验的学习,进一步了解德国职业教育在世界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和先进性,对比中德职业教育在教育观念、制度保障、教学方法、评价制度、实训教学上的差异,提出从差异中看差距,结合我国职业教育现实,对如何有效学习和借鉴及内化德国双元制教育提出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认识思考

  德国是目前世界上经济和科学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从“奔驰”汽车到“磁悬浮”列车,从西门子电器到日常生活用品,无不显示出其精湛的技艺和高超的质量。人们在探索德国科学技术与经济迅速发展的奥秘时发现,德国人所具有的文化素质和发达的职业教育是促成该国强盛的关键所在。在德国企业界人士更是认同职业教育就是产品质量的保证,是德国经济发展的基石。

  2010年初本人有幸作为武汉市教育局双师教师培训团的一员赴德国参加为期三周的培训,对德国职业教育思想和“双元制”教育的先进经验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同时也近距离地感受德国职业教育的实施情况及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零距离”接触对德国职业教育的认识:

  (一)世界独一无二的职业教育制度――双元制

  德国职业教育的核心是著名的“双元制”,它被人们称为德国职业教育的秘密武器。德国的青少年一面在企业接受培训,一面在职业学校接受义务教育,这种形式的学习被人们称为“双元制”。受训者在企业接受培训的时间约占整个学业时间的70%。企业培训主要是使受训者更好地掌握“怎么做”的问题。而职业学校以理论教学为主,教学时间约占整个学业时间的30%,主要解决受训者在实训技能操作时“为什么这么做”的问题。

  在德国,不存在我国流行的“普高热”、“学历热”。德国学生初中毕业后,75%以上都直接进入企业和职业学校接受“双元制”教育培训,只有25%的学生进入普通教育。德国法律同时赋予职业教育证书与普通学历证书同等的地位,而且两者呈“H”型互通。德国人最看重的“工作的资格”,绝大多数是靠职业教育来实现的。家长都乐意让子女上职校学习,上职校是社会的一个普遍现象,不会觉得低人一等。

  德国主要通过三个法律来规范和约束职业教育,即《联邦职业教育法》、《联邦职业教育促进法》和《手工业条例》,另外还有一些与职业教育相关的法律,如《青年劳动保护法》、《企业基本法》、《实训教师资格条例》以及各州的职业教育法。这些法律牢固地确立了职业教育在德国国家教育系统中的地位与作用。

  “双元制”职业教育为企业培养了大批的高素质劳动者,使德国的企业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在国际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相对于我国的学校制职业教育,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更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并使之得到了确切保证,这使得以培养生产第一线实际操作人员的职业教育真正成为受企业欢迎的教育。虽然我国目前也非常重视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但学校制的培养模式客观上使学生远离了生产第一线,而集中安排的生产实习又不利于学生及时将所学理论同实践相结合。对照国内目前的实际情况,企业积极参与职业教育还很难实现,但我们必须寻找一条新的途径,将“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内的合理因素,运用到当前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二)教学形式与方法的多样性

  1.课堂教学主要是学生的活动

  现在,由于大部分学习好的学生选择上大学,同中国现状相同职业学校教师教学很困难,传统的教学方式已很难使学生接受,因此,先进的教学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德国职业学校教师在职业方面的能力强,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运用纯熟,课堂教学真正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突出显示学生的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起引导作用,也就是说,只有在学生活动遇到困难或无法进行下去时教师才进行引导、讲解。每节课的知识点都很集中,能简单的不繁讲,便于学生掌握。十分重视媒体的运用,在教学中尽量运用图表来表示教学内容,使一些复杂深奥的问题变得简单明了、通俗易懂,提高了教学效果。此外还经常利用幻灯机、电视机、电脑(必要时学生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各种教具、实物等,以加强直观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是观察和必要的指导。这种教学方法,既可使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专业技能,又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造力、独立工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的能力。这种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实践的。

  2.项目教学法的应用促进了学生能力的提高

  这种教学方法就是让不同课程的内容在一个教学项目中体现出来,有时又称为跨专业的课程。为了使学生在问题的解决中习惯于一种完整的方式,教学中提出问题和解答时必须要用到多个学科的知识。德国教师的教学(尤其是专业课教学)不是单纯的通过教学而教学,他们大多选用一定的载体。例如在数控车床编程教学中他们选用了国际象棋作为载体,让学生通过编制一套加工国际象棋32个棋子的车削加工程序,掌握编程的基本方法、各种指令及代码的使用、加工工艺方案的选择等,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自己加工一副国际象棋带回家,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的效果自然会很好。在制作国际象棋的过程中老师要传授加工工艺知识和工业经济学的知识,引导学生进行市场调查,了解材料价格、机床成本、人工工资等,从而计算加工一套国际象棋的成本和在市场上应设定的售价,如果成本太高,那么就将着手考虑采取什么措施能降低成本,从而让受训生除了学到专业能力之外,还学习到社会能力、学习能力和运用优化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教学方法对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中正在进行的课程整合应该是一个很好的启示。

  (三)独特的教学评价制度

  课堂教学评价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相互之间的评价和教师评价,这些都在课堂上进行,教师评价时非常注意方式和语言的选择。如:德国教师对做得不好的学生不会采用批评的方法,只是指出该学生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不太好,应如何改进;对于比较差的学生通常称为“比较弱一点的学生”。德国职业教师在教学中的目的性很强,车工只讲车,铣工只讲铣,学校培训内容和企业培训内容安排合理,互为补充,因人施教,恰到好处。考试的目的性很强,不是为难学生,而是通过对学生进行考试,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因此,试题不会超出范围,考前的复习的目的性也很强,课程的总评成绩非常客观,不过分注重考试结果,只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很值得我们借鉴。学校对教师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考核要求,但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会反映给企业,企业找学校,学校会对教师提出相应的要求,教师也会因此受到影响,所以教师也会有很大的压力,这也是德国职业学校教师自己迫切主动进修的原因之一。

  (四)以企业为主导的实训教学

  德国“双元制”职业学校的学生实训都是在企业进行的(学校也有实训设备,一般也只是用于全日制学生实习和让学生对理论课内容进行验证以及配合项目教学)。有些小型公司或工厂无法提供学生实训设备的,学员可以到当地的职业教育中心接受实训,因为那里有大量的学校或工厂所不能提供的设备或设施,甚至直接是车间。我们参观了汉渃威的handwerkskammer第一职教中心,该中心是一个“双元制”的补习基地,能提供75个厂房直接供学员实训,学生教室就设立在厂房。涵盖木工车间、喷漆车间、房屋建筑车间、钳工车间、汽车维修车间、发电机电路等车间。

  通过了解德国企业先进的生产管理和职业培训体系,加深了对“双元制”的理解。德国公司抽出大量的设备、人员进行职业培训,接受培训的学徒工不参与工厂的生产,从表面上看对企业是一种浪费,但实际上是为工厂培养了强大的后备军。因为“双元制”学生的双重身份,决定了学生培养的实用性。这一点非常值得国内的企业及职业教育同行很好地学习与借鉴。

  二、对比中德职业教育的几点思考:

  (一)德国学生学习的内容并不深,但是他们所加工的零件质量却为什么那么高?而我们平时上课讲的内容很深,但很难使大部分学生的能力和水平达到一个很高的层次,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1.教学的过程要切实做到由浅入深,注重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课堂教学的目标一定要明确,知识点要集中,内容不宜过宽过深。尤其是当下进入职业教育的学生学科基础普遍较差,应充分考虑他们的实际,调整教学的标高,以“需要,够用,适当符合学科体系”为原则,保证全部学生能学会,部分学生能提高。

  2.打破学科体系的观念,引入和积极实践项目教学法。我国正不断地进行教学改革,其中课程整合是一项很重要的内容。课程整合不应是几门课的简单合并,我们也应设置一些跨专业的课程,让学生在完成一个项目的学习后掌握相关课程的知识。

  3.提高学生能力决不能忽略学生基础的加强,树立基础课程要为专业课服务的思想。比如学生上数学课,不是为了培养数学学科的能力,而是为以后专业课打基础,因此必须加强基础课与专业课老师的沟通。

  4.学生实训的课时量还应加强,理论课与专业课应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德国双元制学生每周在学校学习的时间为不超过2天,其余时间在工厂实训。这样长时间训练,学生的技能提高很快,毕竟技能和技术学习的方法是有很大区别的,技能的提高、经验的积累需要反复的实践。通过这种方式更好的实现了学生专业与职业的无缝对接。另外理论课与实训课的安排的合理性也应引起我们的注意,以前通常是理论课上完了才进行实训,学生学过的理论知识可能已经忘记得差不多了,实训时有时还要重复讲理论课的内容,这无疑是一种浪费。

  (二)如何将双元制的教学模式灵活应用到我们的职业培训中去?

  在我国现阶段让企业参与职业培训是不太现实的,要将双元制的教学模式灵活应用到我们的职业培训中去,我想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合理利用现有的实训设备,有选择的、有效地将我们的专业课课堂教学推向实训现场,让学生边学边做,真正实现“在做中学”提高学生所学知识的内化程度。

  2.强化学校与企业的联合,实施教产结合的战略。这样可以使学生学习的内容更加贴近生产实际,同时企业可以根据本身的需求来培训学生,提高了劳动力素质,为促进企业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在这方面,笔者所在的学校与某物流企业联合开办“冠名班”进行人才的定单式培养,与学校附近某电子企业合作开展“前校后厂”教学实习一条龙办学就是一种很好的尝试。同时学校还充分利用食品生物工艺专业为国家示范专业的优势在校内建设一条水生产线,为学生提供稳定的实训场所和条件。

  3.尝试与德国的双元制职业学校联合办学,对我们学习和理解双元制,提高职业教学水平会有很大的帮助。我们参观的德国偌特海姆第一职业学校就与安徽省多所职业学校有多年的合作,他们之间互派老师和学生,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张皓明.德国职业教育模式的启示【J】.长春: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版),2005年29期。

  姜大源.职业教育学新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本文荣获武汉市2010年论文评比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