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总结
首页/规划总结

东西湖职校2013年度工作总结及2014年度工作要点

时间:2014-01-04  
 
 

深化改革,彰显特色,推进质量内涵发展
——2013年度工作总结及2014年度工作要点
武汉市东西湖职业技术学校
 

第一部分  概述
    本年度,学校以示范校建设重点,强化管理,深化改革,彰显特色,推进质量内涵发展,继续提升学校办学吸引力。
基础能力、实训实习条件都有较大改善,招生就业形势较好,示范校创建工作取得圆满结果,师资队伍建设有实质性进展,校园文化建设取得初步成果。学校本年度获得省级文明单位、(五星级)民主管理先进单位(市级)、学生资助管理工作先进学校(市级)、武汉市教育系统先进女职工委员会、武汉市职业教育技能展示暨技能大赛先进单位等主要荣誉和称号。
第二部分  重点工作及成效
一、深化改革,彰显特色,推动质量内涵发展
1.基础能力建设进一步完善
(1)校园整体规划与基础建设基本完成
校园学习实训区、生活区和运动区布局形成。面积达8000㎡的新食堂宿舍综合楼(住宿、进餐、演出)已经竣工,2014年初投入使用。
(2)校园信息化建设按计划推进
班班通电子白板安装到位,新建标准化考场(室)33间。八大专业两个学科的教学资源库总量为800G以上,在教学实践中推广运用,并实现与省内外兄弟学校共建共享。
2.以校内基地建设为主体的校企合作得到深化
(1)生产实训(实习)基地建设稳步推进
占地67亩的学校生产实训基地已经完成整体规划。道路管网建设基本完成,改造项目完工,新建厂房等项目正在招投标中。
(2)校企合作得到深化
与基地内的企业形成三种合作模式。即企业全权经营管理型、合作经营管理型、校方全权经营管理型。
初步实现三个对接。初步实现教学内容与岗位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校企文化融合、“学生”与“员工”角色对接。
形成管理与交流机制。专业与对应合作企业共同制定和完善了涉及经营合作、生产管理、实习管理等制度。成立校企合作管理办公室和协调委员会。
3.推行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及评价模式改革
与示范校建设结合起来,以学校生产实训实习基地为依托,强化校企合作。
培养模式方面。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继续修正并强化“校内实训——校内生产实习——企业实习(生产)”逐层拔高的技能训练与培养模式。各专业强化实训教学。
教学模式方面。推进项目教学法和基于工作岗位的行为导向教学法,结合专业实际实行小班化、分层次教学,大量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仿真、模拟教学。并开展了“聚焦课堂、问诊课堂”活动。
课程体系建设方面。结合产业调整,重构课程体系。在行业、企业以及专业建设委员会的指导下,明确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并重新建构课程体系,编制了教学大纲,并根据学生基础不同制定了不同层面的教学标准,选定、补充完善专业主干课程,并自己开发相应配套教材或者补充教材(或校本教材)。
评价模式方面。重点与生产实训实习基地企业协作,进行生产实践评价(企业评价的一部分)。
成效。46个兴趣小组和明星小组,参与学生近800人。学生参加区级以上各类竞赛200多人次,国家级获奖3人次,省级获奖8人次,市级获奖100多人次。
4.示范校建设重点工作
8月,通过省级验收,11月,通过教育部实地抽查,确认全面完成项目建设任务。形成了有学校特色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项目教学等“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开放性办学模式、体现职业能力要求的课程教学内容体系、专兼结合“双师”型教师队伍、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扁平化管理和多方共同参与的评价模式。
5.产教结合,服务经济社会,服务师生
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培训学生,培养教师。
各专业产教结合项目和校中厂提供实习(生产)岗位600个,生产实训实习基地企业接纳学生实习每日达105人次,全年为学生提供14531人次(一周以上)实训。生产纯净水近20000桶,对外承接加工、改造、对外艺术服务等生产服务业务,生产产品(工件)数万余套(件)。
6.对外培训,开展职业技术服务
重新对工程机械培训工作进行梳理,对机制进行了修改,明确各岗位工作职责。各类培训、考证等1400多人次。
7.校园活动文化建设
重点打造活动文化建设,并将此与德育管理结合起来,积极探索有职教特色的德育活动模式。开展了体育类、文艺、社团类、主题类、素养类、技能节等活动,参与10000人次以上。
二、强化管理,提升能力,保障持续健康发展
1.提升教师队伍素质
培训学习和下企锻炼。
组织175人次教师参加国家级、省、市、区级培训和企业实践。20人次到企业参加实践锻炼; 60人次赴外地参观、学习、取经;100多人次到相关企业调研;500多人次参加“访万家”活动。
骨干教师培养。
6名教师被评为区级学带优青,4名教师获区优秀教师称号。完成第一批校级“学科带头人、优秀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的评选工作,共评出校级学科带头人18名,校级优秀青年教师16名,校级骨干教师34名。数控、计算机等专业部分教师参与校际之间的技术应用专业标准开发工作,并成为课题组成员。
各类评比和竞赛活动。
教师在各类竞赛和论文评比中获得市级以上奖励40多人次,2名教师获得全国一等奖,1人获全国二等奖。
增强德育队伍实力
搭建学习交流平台。先后组织了20人次参加市级以上德育工作培训学习,组织了10人次外出考察学习。开展了班主任育人故事、案例交流活动;开展了主题班会设计与展示比赛活动;开展了优秀班会课观摩活动等等。
成立德育工作室。
重视名优班主任培养。
2人被评为市中职学校优秀班主任,2人被评为区中小学优秀德育工作者。德育论文获省一等奖1篇,省二等奖1篇,省三等奖2篇,市一等奖、二等奖各1篇。
2.提升队伍教科研能力
(1)课题研究,提升整体科研能力
积极开展市“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中职学校工学结合环境下实践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研究工作。
完成了中国教育学会职教分会规划课题“武汉市准企业管理环境下育人模式的实践与探索”子课题研究。
市级重点课题“中职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获省级三等奖(市级二等奖);2011年申报的省级普通课题 “中职学校文化课程职业模块化教学策略研究”顺利结题。
学校教科研工作荣获武汉市“十一五”教科研先进单位称号。
(2)编写教材,论文发表,整理科研成果
汇编了2012年度、2013年度教职工论文集两本。
推荐上报47篇论文、7份教学设计参加各级论文、教学设计评比。
示范校5篇案例在《中国培训》杂志上发表。
教师编写出版教材和校本教材22本。
本年度,教师参加各类论文评比(竞赛)获得市级以上奖项50多人次。
3.改变学生德育评价模式
改变以往单一重学习的评价,实施多方评价。改变以往“三好学生”、“优秀学生”评比,实施“好习惯之星”评比。近1000名学生被评为“好习惯之星”。
4.做好招生与就业工作
(1)招生工作
2013年秋季招生人数1678人,成为武汉地区同类学校中招收新生最多的学校之一,其中,东西湖区以外的生源700余名,还有2名大学毕业生选择我校学习。
(2)就业工作
多种途径,岗前培训教育。岗前军训、岗前培训讲座或活动近53场,培训学生达6000余人次。联合其他部门编写了《东西湖职业技术学校实训实习安全指南》一书。
加大岗位调整和管理力度。组织班主任进行下企业走访200次,电话跟踪3000次。同时,对近200个学生的实习岗位进行了调整。
建立综合性实习管理模式。一是把实习管理教师驻厂管理服务与教师下企锻炼培训结合起来,管理教师一方面管理服务该专业的实习生,帮他们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困难,一方面跟班到生产线操作,提高其实践水平。二是把常驻厂管理和流动管理结合起来,除固定的管理人员外,以专业为单位委派组织教师下实习点管理服务,并了解企业用工情况。今年,共组织了48名老师280次下实习点,并对382名同学进行了2次以上的再次推荐。
本年度,学生顶岗实习对口率、稳定率、在岗率分别为76%、84%、97%;学生、家长、企业满意率95%。毕业生就业率98%。全年组织对合作企业的走访和沟通430余家,成功组织2010级幼师专业招聘会,组织各专业见习700多人次,组织对2010级学生再就业630人次,2010级学生就业率98%。
5.民主管理
在活动中推进工作
组织阳光活动,为教职工聘请瑜伽教练、舞蹈老师、羽毛球教练,并配备专门的活动时间和地点。
定期开展东职讲堂活动,如学前教育专业开展读书沙龙活动;以各专业为主体,开展以“责任”“感恩”等为主题的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道德讲堂活动;聘请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杨小玲参加我校的道德讲堂活动。
组织开展了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活动,特色活动5个,其他诵读、才艺、读书等竞赛类活动4次,专业知识宣教、读书沙龙等活动5次,近7000人次以上参与。
第三部分  2013年度工作中的问题与困难
一、校企合作要进一步加强
通过加强校企合作特别是校内生产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在学生岗位实践、教师技能提升、课程体系建设、企业(第三方之一)评价等方面都有长足进步,但是在深层次合作上还有欠缺。
(1)(实践)教学对接生产的程度不高
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出入较大;企业生产实习往往不能对应教学过程和内容。 (学生到企业实习、见习的随意性较大)
(2)专业和企业相互参与“生产”和“教学”的力度不够
特别是企业参与教学的份额不足。
(3)课程体系建设缺乏企业的深度参与,教学内容改革不是很彻底。
各重点专业正在积极探索与建设中。
(4)订单班规模不大
目前仅有中日龙班
二、教师队伍建设要进一步加强
问题:
1.名师的数量不足。
省级骨干教师仅2名,市、区两级学带优青近20名,德育队伍中省级、市级名优骨干也仅为5名。以上仅占专任教师的10%左右。
2.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还需加强。
在本校和区级以上有较大影响的教师是凤毛麟角;结对共同成长计划要落到实处。
3.专业教师的生产实践水平要进一步提高。
在编教师的生产实践水平普遍较低,离“技师”或者 “技工”有点距离。
4.双师型教师比例还显不足。
实际仅为40名左右,仅占专业教师的25%--30%。
三、活动文化课程化建设不足
目前学校开展各类大型活动,并开设各类社团、明星活动、兴趣小组活动,有计划、有组织。但从活动文化(校园文化)的六个维度来看,还缺乏体系建设,特别是课程体系建设。
四、校园文化建设特色不鲜明
学校在精神文化、制度文化、活动文化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但目前还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硬件不足,由于历史原因,学校整体规划才刚刚完成,校园文化整体设计正在研讨中;二是现有各类标识等缺乏统一规划;三是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融合度不高,职业教育特色没有完全显现。
第四部分  2014年度工作要点
2014年,我们将继续扩大示范校建设成果,牢牢把握育人为本的根本任务,牢牢把握专业、课程、教材、师资队伍建设基本环节,牢牢把握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基本特征,牢牢把握建设质量保证机制,牢牢把握培养合格毕业生和杰出人才的总方向,在各方面作出更大成绩。
一、总结推广示范校建设经验,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主要是以下几个方向。一是将五大专业的示范校建设成果向其他专业推广,特别是在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建设、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机制建设等方面,在各专业尝试推行。二是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与校外兄弟学校合作,将我校示范校经验予以交流和推广。三是继续增强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
二、教师队伍建设
主要抓好三个方面建设。一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通过引进、聘请、培养培训等方式,提高其比例。二是提升专业教师的生产实践能力,培养符合企业生产要求的技能型教师,有序安排专业教师下企锻炼与培训,了解企业文化,提高其技能水平。三是扩大名师、骨干教师的影响力。注重教科研工作,鼓励教师培训学习,参加各类评比和竞赛。
三、校企合作深化
首先是继续加强校内生产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下一步重点为,
1.硬件。根据规划和校企合作要求,搭建厂房,添置设施设备。
2.文化。后期文化(硬件)建设(绿化、标识、宣传栏等)。
3.合作。继续引进合作企业,扩大生产实习基地合作规模,并以该基地为平台,深化与企业的合作,主动探索合作模式和运行机制(生产管理、教学管理、教师锻炼等)。
4.稳固。继续稳固与校外主要企业的合作关系,抓好校内教学与企业实习(含顶岗实习)的衔接与对接。
四、继续探索各类模式改革
主要抓好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改革。培养模式方面要形成“校内实训”——“基地生产实习”——“校外生产实习(含顶岗实习)”渐进性培养程式。教学模式方面,以实训实践教学为主,继续推行项目教学、情景教学、仿真教学等。评价模式方面主要是利用好实习基地平台,强化第三方评价作用,扩大企业行业评价的份额。
五、提高对外生产、服务水平
继续抓好对内对外职业技能培训以及技术服务市场工作,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生产、服务的层次。重点专业要扩大范围和规模。各类培训服务的开展要将锻炼教师、培养学生结合起来。
六、继续完善人岗责薪及考评制度
落实专业和部门人、岗、责的具体内容,设定岗位职数、薪值等,形成较为完善的专业和部门工作机制,为下一步完善绩效工资分配工作奠定基础,同时作为今后工作的导向。初步形成部门和专业的考评考核机制,实施目标责任管理。
七、校园文化及其课程化建设
完善硬件建设(宣传氛围建设)。校园绿化美化亮化(道路、花坛、花园以及建筑立面等)。设计校园文化系统(简称SIS,即School Idenity System,学校识别系统),分步实施。1号楼一楼大厅宣传设计与建设。启动1号楼一楼校史陈列馆建设工作。
完善软件建设。在继续做好精神文化、活动文化、制度文化工作的基础上,重点建设好两个维度,一是专业着力开展制度文化(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结合)建设,特别是“学生”与“员工”角色的转换;二是课程文化建设,将课程体系建设纳入校园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