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总结
首页/规划总结

东西湖职校2014年度工作总结及2015年度工作要点

时间:2015-02-02  

 

 

    2014年度,学校以全国中职会议精神为指针,以内涵建设为工作重点,强化后示范校建设,在“适应需求、有机衔接、面向人人和多元立交”四个方面有效推进。
以校企合作、课程建设、教学模式改革为重点,加强专业建设;以增强队伍素质为抓手,组织教师学习、研讨50多场次,教师参加各类培训、下企锻炼300多人次;以生产实习基地和职业技能培训基地为平台,密切产教结合、校企融合,学校教师与企业师傅角色互换成为常态,确立合作机制1套,形成技能培训调研报告1个;加强国际国内职业教育交流,参观、磋商、互访20多次;招收新生1742人(其中外地生源600多人,本校1553人),学生初次就业率达到98%,稳定率70%以上,对口率70%以上;以学校文化建设为抓手,40多个社团或者兴趣小组开展活动,近20次大型校园文化活动带动学生快乐学习,健康生活。
本年度,学校获得“武汉市学生资助管理工作先进学校”“武汉市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先进单位”等称号。
现将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2014年度学校重点工作及取得的成效
1.适应发展需求,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新的整体规划正在进行中,体育场馆、多功能报告厅、演出厅、休闲绿化等也在考虑之中。将纳入东西湖区十三五规划。
面积达8000㎡集住宿、进餐、演出于一体的多功能新食堂宿舍综合楼,进入内部装修及配套工程阶段,2015年初投入使用。
学校生产实习基地项目正在办理用地规划许可。区教育局将划拨2000万元,用于该基地的基础能力建设。
2.适应专业化改革需求,实行全员聘任制
学校推行全员竞聘工作,所有教师竞聘上岗。
专业化管理改革向前推进,专业管理由三人小组负责调整为专业正、副主任负责。专业主动性进一步增强。
3.适应学生发展和岗位需求,深化校企融合,推进各类模式改革
以生产实习基地为平台,密切产教结合、校企融合。与生产实习基地内的5家企业开展更加密切的合作,企业员工被聘为专业教师,专业教师被聘为企业员工,按照双方制定的学计划开展实践教学,年接纳见习、实习学生达2000人次。电子电器专业、数控专业与武汉地区9家企业成立校企合作联盟,进一步实现校企深度融合,在课程建设、人才培养、师资培养、学生实训就业等方面有了稳定可靠的保障。
进一步开展仿真教学、生产教学,在教学中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数控、汽修、电子等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和产学一体化教学逐步形成。
第三方多元评价。请进来评价,聘请企业师傅参与技能考核,组织企业参加技能节竞赛活动(武汉银桥南海光电、莱斯特电子有限公司)。送出去评价,师生参加生产实践、各类竞赛、服务活动,接受企业、社会评价(武汉银桥南海光电评选优秀实习生并颁奖)。
组织6个项目共计1400余名学生参加职业技能等级考试与鉴定工作。学生累计参加各类职业技能竞赛100人次获得市级及以上奖项,其中2人次国家级奖,省级奖9人次,市级奖90人次。3个专业6个项目进入省赛,共获得省一等奖3个(数控普车、电子单片机、计算机动漫,指导教师周江华、毕红林、沈志慧),省二等奖5个(指导教师杨彬、毕红林、易法刚、李强、韩林、胡和平)。数控技术专业车加工技术首次进军国赛,计算机专业网络搭建首次参加国赛获三等奖(指导教师李强、林梧)。
4.适应服务经济社会需求,开展教学生产和职业技能培训服务
开展对外生产和对外培训,将实训教学和生产实际结合起来,各专业全年生产纯净水近2万桶,对外生产产品近1万余套(件)。学前教育、护理等专业开展对外服务,各类文艺汇演、咨询活动达40多场次,参与1000多人次。
与相关部门积极联系,寻求合作,进一步拓宽社会技能培训领域,发挥技能培训基地的功能。设立东西湖区职业技能培训报名点。全年对内培训200余人次。全年开展的工程机械驾驶培训以及计算机、电子、汽修等专业培训,全年达2400余人。
5.适应民生需求,做好招生、就业与升学工作。
2014年招收新生1742人,位居武汉市各中职学校之首(其中本部1553人,孝南分校189人),东西湖区内招生1093人,在生源没有增加的情况下,比去年多招收132人。
组织学生岗前培训达5000余人次。组织30家优质企业进校园参加活动,组织2家企业直接参与专业展示、评比活动。成功举办就业服务校园行现场招聘会,把就业招聘搬到了学校内。本年度,2014届学生顶岗实习推荐率达到98.2%;用人单位满意度96.7%,学生、家长满意度96.2%。其中,汽修、电子和数控的对口率分别达到92.9%、90.2%、78.2%。
与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武汉城市职业学院等高校合作,开展3+2升学模式,165人进入中高职衔接班。目前已有学前、电子、数控、护理四个专业与3所高职联办3+2中高职衔接班的意向,另有航空、食品、汽修与3所高校联办2+3中高职衔接班,还准备开设高铁2+3中高职衔接班。
高考工作。二区高考的总人数为329人,二本上线人数为4人,高考录取率100%。艺术高考的总人数为89人,一二本上线人数为10人(11.2%),三本上线人数为30人(33.6%),整体升学率为96.6%。
6.适应管理和素质提升需求,开展活动文化建设
主要开展了体育类、文艺类、主题类、素养类等活动40多场次,参与2万多人次,带动学生快乐学习,健康生活。“东职好声音”“舞林大会”“技能比武”等活动逐渐成为特色。40多个社团或者兴趣小组开展活动,艺术社团、电声乐团、街舞社团多次参加社会演出。
学生在第十一届全国文明风采竞赛中获奖近200人次(国家、省、市3级),其中获得国家级奖项4个项目近20人次(国家级奖项指导教师孙玲、沈志慧、黄奇敏、刘莉、戴立勇、李晶),省级57人次,市级90多人次。
7.提升教师队伍素质,确保核心竞争力
积极创造条件,让更多的教师在学习中成长。20多组“老带新结对成长”教师在工作中互相促进、共同进步。先后组织交流会、班主任论坛、青年讲堂等活动50余场次,教师参加国家、省、市各类培训以及下企锻炼达到300多人次。新聘2名幼儿园园长(武汉育才幼儿园付晶艳、博雅幼儿园朱玲莉)、汽修厂4名技师(王文成、欧阳健飞、喻志刚、肖凌霄)为我校兼职教师。1人(李爱平)参评湖北省名师,1人(易法刚)参选武汉市黄鹤英才奖,4人参评市级学带优青。3名(刘铁、王志强、王素红)教师的个人课题今年顺利结题,1名(刘自花)教师申报的2015年个人课题获得立项。
教师在各类竞赛、评比和辅导中共计300多人次获得市级及以上奖项,其中教师在个人类业务竞赛或评比中,5人(胡勤、郑奕、肖东斌、孙玲、沈志慧)获得国家级奖,3人获得省级奖,15人获得市级奖。22个班级被评为市、区先进班集体;1名班主任被评为区优秀班主任;德育论文评比获得市级及以上奖项9篇(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6个(国家级刘均,省级刘叶、刘光发、唐志姣、刘铁、雷静、李晶 )。
8.加强国内国际交流合作,确保确保前沿影响力
与国内沿海发达地区的职业院校开展交流合作,研究探讨校企合作、专业建设、课程体系建设的新思想、新模式。与武汉城市职业学院合作,有望开通“中职-高职-德国高职”3+2中高职贯通教育模式。与新加坡、德国等职业教育机构积极接触并开展合作,委派教师参加交流、学习,接受最前沿的理念和做法。全年各类参观、磋商、互访20多次。
9.充分发挥党团作用,确保整体行动力
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听取意见168人次;查摆出86条问题,100%回复或者改进;完善各类制度18项。抓好武汉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通过网络、试卷、家校通、广播等多种方式让全校师生知晓、理解。
在活动中推进工作。组织了羽毛球赛、教师趣味运动会等各1次;学校和专业定期开展东职讲堂活动5次;聘请专家开展主题讲座3次;组织开展了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活动,特色活动6个,近5000人次参与。
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12次;完成全校师生志愿者网上注册工作,注册师生2421名;策划并组织了以文明创建为主题的交通劝导志愿者服务活动,参与师生1000多人次;入户、上街宣传文明创建知识,共计177户住户、100多家商铺。
10.广泛做好宣传工作,确保强势影响力
全年在区教育信息网、区政府网、市教育信息网、市终身学习网、“i”新闻、省德育网等区级及以上网络媒体投稿400多篇(不完全统计),其中省市级70余篇。大楚网、凤凰网等其他网络媒体转载24次。在《武汉晚报》《领导科学论坛》《经济杂志社时代先锋》等媒体、杂志刊登新闻或学校发展概况7篇。区电视台、市教育电视台、武汉电视台、湖北电视台报道17次,其中市级及以上7次。“武汉市东西湖职业技术学校”成为百度百科、360百科等词条,总访问量超过7万次。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校企合作要进一步加强
与生产实习基地企业的合作。目前在合作机制建设上,仅制定和实施了“管理”、“学生实习”等制度,更能体现校企合作、校企融合的“教师队伍建设”“课程体系建设”“培养模式改革”等机制建设还需建设和加强,5家企业仅有1家能较大规模的接纳学生见习实习,但是效果不佳,存在管理上的问题。
与校外企业的合作。除电子、数控专业成立的联盟外,其他专业也应该行动起来,把校企合作做在实处。
2.教师队伍建设要进一步加强
我校在队伍建设方面还存在这样几个问题:一是专业名师的数量严重不足,省市骨干教师、学带优青、金牌教练等不足25人;二是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不足,“学带优青”教师有一半没有主要承担教学任务,结对帮带作用效果不明显;三是专业教师的相互竞争、相互促进的局面没有形成,(在职在岗的有冲劲的青年教师不足8人)。
3.考核评价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尚需完善
目前需要建立3大评价制度(机制)。对部门(含专业、合作企业等)工作的考核奖惩制度,对教师工作的考核奖惩制度,对学生的考核奖惩制度。
这些制度没有建立或者没有执行,是造成“部门落实不力”“教师冲劲不足”“学生学好学坏无所谓”“企业协作不积极”等问题的根本原因。
三、2015年度工作要点
(一)目标和任务
1.继续深化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探索和完善各项考评机制,不断提升管理效能;
2.以活动为载体,逐步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德育主题系列,增强德育实效,激发“三全”育人的活力,全面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
3.以队伍素质提升为关键,采取多种途径,全面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为专业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4.以专业品牌建设为着力点,不断探索教学模式的改革,全面增强专业特色、提升专业竞争力;
5.以大赛为突破口,不断探索分层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
6.以专业为主体,逐步形成有行业、企业参与的小型职教集团,不断探索校企合作的新模式,积极开展现代学徒制的试点工作;
7.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为重点,立足区内,以大中型企业为主阵地,探索生产实训、顶岗实习的新方法,强化人才培养质量的考核评价,提升学生就业的竞争力;
8.全面启动二区物流实训基地的建设,推动物流专业的再发展;
9.不断增强和完善职教的培训功能,主动拓展培训领域,全面提高培训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0.不断创新招生工作的宣传方式,尝试以专业为主体的招生制度改革,增强专业内部的凝聚力和活力;
11.以运用为导向,争取省、市、区多方支持,全面推动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
12.合理规划学校的功能分区,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的管理和有序推进工作;
13.牢固树立服务育人的意识,抓好节能降耗工作和青年教职工生活、工作环境的改善。
(二)工作要点
1.评价体系建设
3个评价制度同时推行,与绩效、晋级、资金分配、奖励(含资金、奖学金、荣誉等)、毕业、就业等挂钩。
建立部门、专业工作的考核奖惩制度和教师工作的考核奖惩制度。制定考核内容,建立量化标准,实行月或者双月、学期公布,年终或者学期末考核评价。可以尝试部分资金包干制(核定岗位职数,按照人头划拨经费),项目包干制(比如专业竞赛项目经费包干,按照项目划拨经费,不对个人)。
建立学生考核奖惩制度。尝试实行学分制,包括德育部分、见习、实习和顶岗实习部分。给予优秀学生以奖励(如发放奖学金、优先推荐就业等),给予学分不达标的学生以惩罚(重修学分、缓发不发毕业证、暂缓推荐就业)。
2.校企合作深化
继续加强校内生产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根据规划和校企合作要求,搭建厂房,添置设施设备。继续引进合作企业,扩大生产实习基地合作规模,并以该基地为平台,深化与企业的合作,主动探索合作模式和运行机制,逐步形成有行业、企业参与的小型职教集团。
其他专业建立校企合作联盟,有效开展培养模式改革、教师队伍建设、课程体系建设等工作。
3.国际交流合作
积极推进与德国(梅克伦堡州手工协会以及德国施特拉尔松德职业技术学校)、新加坡、马来西亚(获得护理从业资格证书)的合作。借助先进教育理念和教育水平(特别是汽车、数控和护理人才的培养方面),可以较为迅速的提升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很好的对接服务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主要合作内容为“人才培养、师资培养、学生实训就业”。
4.专业品牌建设
    继续扩大专业的自主管理权限,盘活专业用人、资金分配、项目规划实施等机制。重点推行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建设、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机制建设。
5.教师队伍建设
一是提升专业教师的生产实践能力;二是培养专业骨干教师,注重教科研工作;三是德育队伍骨干力量培养。
主要途径:一是组织各类学习、培训、下企锻炼等;二是结对共建,推行校内导师制(德育、教学和其他类),以骨干教师、高级教师为主体,成立工作室,实行“一带一”或“一带二”的形式,年终考核评价,给予一定的资金奖励。
6.中高职衔接工作
在稳固做好现有的3+2模式的基础上,创造条件扩大对接的高校范围,让更多的学生有上高校深造的机会。为实行五年一贯制、3+4等中高职衔接工作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