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总结
首页/规划总结

东西湖职校2015--2016(下)工作重点

时间:2016-01-20  访问统计:624
 
 
东西湖职校2015--2016(下)工作重点
上学期取得的成绩
1.东西湖职校学生在刚刚结束的2015年湖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斩金夺银,电子电器专业、计算机专业、汽修专业组成的代表队代表武汉市参加7个项目的职业技能大赛,3人获得一等奖、4人获得二等奖、3人获得三等奖。
电子、计算机将代表湖北省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2.学校承担的武汉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中职学校工学结合环境下实践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结题,获得优秀等级。
3.东西湖职校与华城电机(武汉)有限公司举行了“华城电机现代学徒制试点班”开班仪式并正式签约,标志着该校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正式启动。(武汉市开展该校试点工作的中职校仅有7所)
4.今年秋季控制性招生1800名左右,有分数控制,提前结束招生。新疆班9人。
5.新食堂宿舍楼9月启用,师生食宿条件得到较大改善。
……
一、指导思想
以贯彻全国职教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央、省、市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要求为发展方向,继续以内涵建设为核心,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重点,加强信息化、国际化建设,并通过强化内部管理和完善质量保障体系,进一步提升学校办学地位和品位,为师生创造人生出彩的机会和平台。
二、工作目标
1.继续加强队伍建设。通过培训和交流的方式打造一支优秀的管理团队,实现学校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全面提升师资队伍水平,从师德师风入手,着力岗位实践,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2.全面推行质量考核评价制度。坚持以质量内涵为核心,加强质量过程的监控,切实提高培养质量。
3.继续强化德育管理。加强对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研究与管理,努力抓好德育队伍的建设,营造全员育人的良好氛围。坚持以养成教育为主线,突出自我管理,德育工作做到全员德育,重心下移。完善文明班级评估方案。
4.提高就业质量。依托校企联盟,构建就业网络,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就业质量,就业推荐率达到100%,对口率70%,重点专业超过80%。完善学校毕业生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归档工作。
5.努力改善办学条件。积极推动学校拆旧建新项目的启动,完成新综合楼的立项和前期工作,完成学校信息化网络建设,加快已申报项目的实施,继续提升各专业实训能力。
6.提升后勤服务质量。加强对后勤工作的研究与管理,转变后勤服务观念,为教育教学和全校师生做好服务保障工作,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牢固树立后勤工作为教育教学服务的意识,加强对后勤工作的研究与管理,充分发挥后勤为教育教学中心工作服务的职能。
7.充分发挥职业培训的功能。继续扩大培训专业的数量和提高培训的质量,让更多的教师参与到培训中。拓展职业技能鉴定的工种、专业,扩大鉴定的范围。
8.继续深化职业教育综合改革。扎实推进校企联盟工作和现代学徒制的实践和研究,努力把国际化办学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9.加大宣传力度招收更多优质生。利用好各类渠道,加大宣传力度,加大市级、省级、国家级媒体的宣传。做好学校网站功能性改版工作,把它建设成为一个资源共享、互动、学习、办公等平台。
三、主要工作与措施
(一)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教学以“注重基础、培养特长、强化技能、提升素质”为目标。坚持“基础理论课为专业理论课服务,专业理论为专业实训服务,专业实训为就业服务”的教学原则。大力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1.加强常规教学管理。强化教学常规,优化过程,关注细节,努力实现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加强对课堂教学的管理,继续落实好课堂教学的规范要求;加强对晚自习的管理,自习课要有计划、有任务,要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班级管理相结合,与特长发展相结合。
继续发扬“教学质量管理月”活动精髓,鼓励干部、教师走进课堂、问诊课堂,发挥各级学带优青的作用,提升教学效率。
2.积极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变。积极推进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让更多的学生动起来。牢固树立以能力为本位的培养目标,推进项目教学法、案例讨论教学法等科学的教学模式,加大技能实践教学比例,强化实践教学方式的工作过程导向,建立以能力为核心的学生评价模式。
逐渐加大实训实习教学的份额,将工学结合落实好。
3.加强和规范学生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的管理。学生校外实习要有方案,有记录,有评价(尤其是第三方的评价),有总结。
紧紧抓住“安全”“质量”两条线,在保障安全的基础上,积极落实和推进校企双方共同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
4.强化就业指导。13届学生的教育教学要紧紧围绕就业市场,根据市场需求进行技能专项培训,真正落实教学为就业服务,为就业夯实基础。
教育、教学、就业、培训部门要紧密与企业合作,强化学生的岗前培训,内容和时间占比不少于40%。
5.加强学生的学习目的教育和正确的就业观教育。让学生树立技能立身的观念,努力学好专业课程,教育学生准确定位,低调做人,踏实做事。
6.继续落实学生的技能达标和技能竞赛制度,强化学生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把学生获得职业技能证书作为专业技能提升的重要途径。积极准备参加各级技能大赛,教务处拿出具体方案,专业要拿出实施计划,确保名次不断上升。
电子、计算机等专业在国赛上力争有新的突破。
(二)创新管理机制,提高德育管理水平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养成教育为抓手,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努力实现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创业、学会做人”的培养目标。进一步丰富德育内容、创新德育途径,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进一步使学校德育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营造学生健康成长的环境,切实推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1.加强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全体教职工必须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全员德育的思想,开展切实有效的德育工作,要致力充实德育内容,改进德育方法,提高德育实效。 
2.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要加强学生常规养成、理想信念、民主法制、安全防护、禁赌禁毒、心理健康等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要打造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把企业文化与管理融入校园文化与管理之中;要加强班主任和德育队伍建设,提高班级管理效能。
3.创新学生德育活动形式。以活动文化为核心,融入各种元素,打造品牌文化。要结合重大活动,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德育影片展播、升旗仪式、主题班会、报告会、德育专题讲座、艺术节、技能节等形式,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和职业素养培养;大力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校园活动,丰富学生课间生活,校园活动要坚持“丰富生活、寓教于乐、培养习惯、全面发展”的原则;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活动,密切与家长联系,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立体德育管理网络。
4.加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要强化学生的自我管理,充分发挥共青团、学生会、班委会的作用。学生行为养成教育坚持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在专业学习中训练,在社会实践中体验,在自我修养中提高。
引导、督促教职员工人人参与管理,人人当好学生的表率。
5.加强班主任队伍工作的指导及工作考评。组织好班主任的学习与培训,搞好班主任工作总结与研讨,及时推广先进经验,落实优秀班主任评比制度,办好班主任论坛。
(三)积极开展教育科研,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1.课程体系建设。根据专业实际,落实国家课程标准,建立与职业能力相衔接的课程体系,进一步完善实施性教学计划,有条件的学科要积极开发校本教材。突出教学的计划性、实效性,严肃性。
2.认真落实个性化学习方案。个性化学习要注重过程,展示成果,推广经验。深入开展社团活动,尊重个性,培养特长,全面发展。大兴学习之风,营造乐学氛围、树立良好学风。
3.继续落实好“三堂课”制度。积极开展公开课与实习、实训展示课活动。要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吸取校外的先进经验,探索科学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大力开展多媒体教学,积极开展教学成果展示。
4.进一步加强教科研工作。加大教科研投入力度,鼓励教师积极申报各类课题,积极开展省级课题的实验和结题工作,实现人人有课题。努力完善中等职业学校“教书育人、社会服务、科学研究”的三大功能。注重教学反思,反思的过程就是提高的过程。积极鼓励教师撰写论文,每学期每人至少完成一篇教科研论文。
5.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加强学科带头人队伍、骨干教师队伍建设,积极培养市、区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并在校内建立师徒对子,带动更多的教师成为学校教学骨干。
6.落实教师培训制度。有目的、有计划、分批次安排专业教师参加相应培训,组织教师到企业实习实践,鼓励教师个人进修,建立教师业务档案,着力打造“双师型”教师。
(四)优化专业设置,做好招生就业工作
工作要有新思维,要有新举措,要有新突破。
1.探索招生新模式。招生工作要敢于找出新途径、寻找合理有效的方法,探索有效的招生模式。学校要努力构建多元化的招生网络,充分利用宣传媒体、品牌效应、师生资源等有效途径,招到优质生源。
2.加大就业工作力度。就业工作视野要宽,门路要广,辐射面要大。要增加就业工作方面的投入,构建优质就业网络,提高就业满意度。要巩固已有的优秀的就业企业,要充分利用校企联盟的优势,不断提高就业的档次。
3.加强校企联盟工作的研究。完善联盟工作联席制度,强化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力争有初步成效。
4.提升实习生跟踪指导与服务质量。及时收集优秀毕业生、实习生材料,评选就业明星,召开优秀实习生报告会。做好未就业学生的调查摸底工作,千方百计安排就业,学校可对这些学生进行免费培训,以提高技能,顺利就业。完善学生就业档案。
5.及时获取就业市场信息。要研究就业市场对员工素质及技能的需求,及时为教学部门和专业提出建议和指导。
6.促进现代学徒制研究。配合专业、合作企业扎实开展现代学徒制的研究,切实体现“双主体育人,双导师教学”。
(五)改善办学条件,营造良好育人氛围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信息化基本建设,恢复2号楼的报告厅,完成新综合楼的立项和前期准备工作,完善并扩大现有的学生运动区,拆旧建新项目(含学校大门、1、3号楼楼前广场)正式启动等。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坚持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宗旨,以美化、优化校园环境为重点,以构建文明和谐校园为目标,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积极创建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的人文环境。
3.强化思想政治工作。切实加强学校党组织建设,重视工会、学校团委、学生会等群团组织的建设。各部门负责人要切实履行职责,扎实工作,实现全校一盘棋,上下一条心,齐抓共管,共创和谐校园。
4.服务教育教学,做好后勤工作。紧紧围绕学校工作中心,学校一切工作为教育教学服务、为师生生活服务。全体教师全面提高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努力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力求“及时、务实、优质、高效”的工作作风落到实处。
5.树立安全意识,确保校园安全。要牢固树立“安全工作无时不在、无事不在、无处不在”的观念,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师生员工要主动学习法律和安全防范知识,努力形成“和谐校园”的氛围。完善安全制度,落实安全措施。实行“谁的岗位谁负责、谁的课堂谁负责、谁的班级谁负责、谁的学生谁负责”的“一岗双责”制度,实行全过程安全管理。创建文明、和谐、平安的校园环境。
6.加强学校财产管理。实行勤俭持家、精打细算、厉行节约。从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做起,强化培养师生的节约意识。严格执行物品支领手续和购置物品的预算审批手续,未经审批不得购买,实行成本核算。要注重实习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责任落实到人。实训实习设备坚持谁主管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进一步完善校产管理制度,落实每学年二次的公物检查制度和学校财务公开制度。
(六)梳理整体和细节,努力做好几项工作
1.做好宣传工作。重视宣传工作,加强制度和班子建设,建设符合职业教育特色的宣传队伍。充分挖掘好的素材,总结改革发展中的特色和亮点。充分利用好各类平面、立体宣传平台,突出职教特色,打造较高的宣传态势,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扩大办学影响。
2.做好学生资助工作。继续完善学生资助制度,科学管理、人文服务。做好信息的收集、核对等工作,确保资金和物资的精确发放到位,要将国家的政策、精神用好、传递好。加强档案管理工作,做好各项坚持验收工作。